首页 > 专题集锦 > 中国佛学 > 法源 > 总第十九期(2001年)

《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现存本原文演变考

作者:柳富铉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2年04月11日

 

编者按1966年,韩国庆州佛国寺发现印本《无垢净光大陀尼经》,韩国许多学者认为,此经是751年左右刊行于新罗,是最早的印行本,由此,也就有了印刷术发明于韩国的说法,韩国大真大学校柳富铉教授以事实为准绳,以理论为根据,通过对《资福》、《碛砂》、《永南》、《敦煌》、《房山》、《赵城》、《高丽》等诸多版本的对照比较,推断庆州发现的《无垢净光大陀尼经》印行本系根据中国宋代的《资福藏 》而刊印的,应为南宋以后的版本。如此,则中、韩的印刷术发明权之争应该可以告一段落。

作者柳富铉,韩国大真大学校文献情报系教授。

 

 

 

一、绪 论

 

《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是701年被弥陀山汉译之后以写本与刊本收入在大藏经中传下来的。其中,在770年左右刊行的日本的“百万塔陀罗尼”由于是年代分明的、世界上最早的木板印刷物而一直受到世人瞩目。

1966年在韩国庆州的佛国寺释迦塔发现了木版本《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以下简称为《无垢》,对于其刊年与刊行地的推定引起了很多议论。韩国普遍定论是751年左右刊行于新罗1。但是最近出现了刊行于704年中国的洛阳2与706年以前刊行于新罗的主张3。这些主张是通过对东洋印刷史的某些侧面、庆州佛国寺释迦塔的建立时期、《无垢》的材质、《无垢》中的武周新字和书体等研究而作出的结论。

虽然,《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导致了学界的关心与议论,但对《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原文与现存本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任何一个文献在从最初成立到经过无数次的转载与重刊的过程中,在内容与形式上必然会发生很多的变化。尤其是原文将经历许多变化即文字异同,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不仅如此,其原文的文字异同以转载或重写的形式进行传承的时候还会形成一定的类型4。这种文字异同的类型对于理解某些文献的内容传承即原文的变化关系与系统,可以成为有力的依据。

  因此,笔者想着眼于这一点,以《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现存本之间形成的文字异同类型为中心,考察一下现存本中出现的文字异同的状态。为此,本稿将先对《无垢大净光大陀罗尼经》现存本进行调查对校。接着,通过现存本的对校按类型查看文字异同,并以此为据,分析《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现存本中出现的文字异同状态。并将以此分析结果为基础推定《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原文的变化推移与系统以及《无垢》的底本与系统关系。这些研究将成为更加客观的判断《无垢》刊年的一个端绪。

 

二、《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的现存本

 

《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自701年被汉译起一直以单卷或者被收录于大藏经流传于世。我们查看一下《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的现存本如下:

1、1996年在韩国庆州释迦塔发现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2、日本的百万塔陀罗尼;

3、1992年在中国内蒙古庆州白塔发现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4、敦煌写本;

5、收录在大藏经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对此五种现存本先进行简单的介绍如下:

1、1996年在韩国庆州释迦塔发现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被推定为是751年左右韩国释迦塔建立时刊本。共有12张,其中到第一张的第十一行缺落,整体也有数处被损毁。

2、“日本的百万塔陀罗尼”,刊行于770年左右,是指收录在《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中的六个陀罗尼中的根本、相轮、自心印、六度陀罗尼等四个陀罗尼。

3、1992年在中国内蒙古庆州白塔发现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是与辽重熙18年1049年造成的银鎏金版《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一起刊行的木版本经卷。银鎏金版《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的最前面刻着“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卷首题,接着六个陀罗尼即根本陀罗尼、相轮樘陀罗尼、修造佛塔陀罗尼、自心印陀罗尼、大功德聚陀罗尼、六度陀罗尼都被收录在里面。另外,在根本陀罗尼与相轮樘陀罗尼间有80余字,大功德聚陀罗尼与六度陀罗尼之间有80余字的经文。在末尾还登着法舍利真言43字和具有“重熙十八年”写记的发愿文。木版本经卷中收录了根本陀罗尼、相轮樘陀罗尼、修造佛塔陀罗尼、自心印陀罗尼。

4、“敦煌写本”,是在敦煌发现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的写本。在《敦煌宝藏》5中以下面八种状态进行了影印、收录:

1北7384号以“无垢”为基准,到第一张八行被毁;

2北7379号以“无垢”为基准,从第九张21行以后到最后被毁;

3北7380号以“无垢”为基准,从第三张11行以后到最后被毁;

4北7381号只把自心印陀罗尼书写了7遍;

5北7382号只把自心印陀罗尼书写了11遍;

6北7383号只把修造佛塔陀罗尼书写了92遍;

7伯3916号内容完整;

8斯1634号内容完整;

对于这些敦煌写本,笔者进行了对照,发现在文字异同方面几乎一致。因此,在本稿将这些通称为《敦煌》。

5、收录在大藏经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中被确认可能的有以下八种:

1赵城金藏1148—11736以下简称《赵城》

2房山石经辽代以下简称《房山》

3高丽藏1236—1251以下简称《高丽》

4资福藏1239—以下简称《资福》

5碛砂藏1231—1322以下简称《碛砂》

6永乐南藏1372—1403以下简称《永南》

7径山藏1231—1322以下简称《径山》

8清藏1735—1738以下简称《清藏》

 

三、现存本中出现的文字异同

 

对于前面看到的现存本当中,在《赵城》、《房山》、《高丽》、《资福》、《碛砂》、《永南》、《径山》、《清藏》等中收录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已经在《中华大藏经》7当中以《赵城》为底本,与其他本进行对校,并附加了35个项的校勘记8。因此,本稿以该35个校勘记为基础,《无垢》与《敦煌》重新组合做出新的对校表则,正如附件的〈表1〉“文字异同对校表”9。

下面根据此表来分析《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现存本中出现的文字异同与发现于韩国释迦塔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文字异同。

根据附录〈表1〉“文字异同对校表”,查看文字异同的结果,可以发现文字异同的原因与其说是误脱、衍文等的谬误,不如说大部分起因于润文。而且还可以发现这样的文字异同不仅有某一特定本中的文字异同,还有表现为集团的文字异同。将这样的文字异同,以类型查看,可以分析为如下10种。将此作成表如附录〈表2〉“文字异同对校表”:

1类型A:《敦煌》、《房山》、《赵城》、《高丽》是同一,《无垢》、《资福》、《碛砂》、《永南》、《径山》、《清藏》是同一的文字异同:第5,13,17,21,23,25,27,29项等8个项。

2类型B:《房山》、《赵城》、《高丽》是同一,《敦煌》、《无垢》、《资福》、《碛砂》、《永南》、《径山》、《清藏》是同一的文字异同:第6,9,10,20,21,22,35项等7个项。

3类型C:《房山》、《赵城》是同一,《敦煌》、《高丽》、《无垢》、《资福》、《碛砂》、《永南》、《径山》、《清藏》是同一的文字异同:第8项1个项。

4类型D:《敦煌》、《房山》、《赵城》、《高丽》、《无垢》、《资福》同一,《碛砂》、《永南》、《径山》、《清藏》是同一的文字异同:第11项1个项。

5类型E:只有《赵城》的文字异同:第15,32项等2个项。

6类型F:只有《永南》的文字异同:第16,34项等2个项。

7类型G:《赵城》、《高丽》是同一,《敦煌》、《房山》、《无垢》、《资福》、《碛砂》、《永南》、《径山》、《清藏》是同一的文字异同:第24,30,31,33项等4个项。

8类型H:《无垢》、《资福》是同一,《敦煌》、《房山》、《赵城》、《高丽》、《碛砂》、《永南》、《径山》、《清藏》是同一的文字异同:第18,19,26项等3个项。

9类型I:《碛砂》、《永南》是同一,《敦煌》、《房山》、《赵城》、《高丽》、《无垢》、《资福》《径山》、《清藏》是同一的文字异同:第28项1个项。

10类型J:因《无垢》的缺失不能分类:第1,2,3,4,7,12,14项等7个项通过对以上10个类型的35个项的文字异同的考察,可以知道如下的事实:

第一、通过“类型A”与“类型B”看,《敦煌》与“房山、赵城、高丽”以及“无垢、资福、碛砂、永南、径山、清藏”形成了各自的系统群。

第二、通过“类型G”发现《赵城》与《高丽》属于非常近的系统群。

第三、通过“类型H”发现《无垢》与《资福》属于非常近的系统群。

在包含以上事实的10个类型中,我们可以看出《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原文的现存本当中“敦煌”的原文是最早期的原文状态,在“房山、赵城、高丽”发生了一次变化,再在“无垢、资福、碛砂、永南、径山、清藏”发生了大的变化。并且,从〈表2〉“文字异同对校表”中可以看出《无垢》的文字异同状态和《资福》表现为同一。可以推断《无垢》的底本系统与《资福》的底本有密切的关系。对此做具体分析如下:

1推定《敦煌》的原文是处于最早时期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的原文。这对于将《敦煌》的原文看作是比770年左右刊行于日本的百万塔陀罗尼由收录在《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中的6个陀罗尼中的根本、相轮、自心印、六度陀罗尼等四个陀罗尼构成还早的文字异同状态10也具有妥当性。

2到了《房山》、《赵城》、《高丽》原文发生了一次变化。众所周知,《房山》、《赵城》、《高丽》都受到了《开宝藏》的影响《赵城金藏》与《高丽大藏经》是《开宝藏》的全体的覆刻本,因此,推定他们的变化是因袭了发生于《开宝藏》的文字异同。

3在《无垢》、《资福》、《碛砂》、《永南》、《径山》、《清藏》原文再一次发生了大的变化。这一般是因袭了《资福藏》自体中发生的文字异同与《崇宁藏》1080—1103中发生了的文字异同混在一起11,因此推定《无垢》、《资福》、《碛砂》、《永南》、《径山》、《清藏》中的变化是因为《崇宁藏》与《资福》中发生了文字异同,并收容到以后的大藏经。

4《无垢》的底本系统与《资福》的底本有密切的关系。《无垢》中出现的原文文字异同几乎与《资福》同一,这一点说明了《无垢》的底本与《资福》或者《崇宁藏》的底本是同一系统。

 

四、结束语

 

任何一个文献从最初成立之后经过无数次的转载与重刊的过程中,发生的原文的变化即文字异同可以形成一定的类型。这种文字异同的类型对于理解某些文献的内容转承即原文的变化关系与系统,可以成为有力的依据。

因此,笔者着眼于这一点,通过考察了《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现存本之间形成的文字异同类型,考察了发现于韩国庆州释迦塔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的文字异同状态。为此,本稿先对《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现存本进行了调查对校。接着,通过现存本的对校以类型查看文字异同,并以此为据,研究了现存本原文的变化推移,并通过《无垢》中出现的文字异同状态,对《无垢》的底本与系统进行了推定。

结果推定《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的原文中,《敦煌》的原文是处于最早时期的原文状态,后在“房山,赵城,高丽”发生了一次变化,再在“无垢,资福,碛砂,永南,径山,清藏”发生了大的变化。并且,《无垢》的文字异同状态和《资福》表现为同一,可以推断《无垢》的底本及系统与《资福》的底本有密切的关系。

〈参考文献〉

黄永武编,《敦煌宝藏》第105·106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81。

中华书局编,《中华大藏经》20册,1984,485—486页。

千惠凤,《韩国典籍印刷史》 .友社,1990,35页。

潘吉星,《韩国新发现的印本陀罗尼经与中国武周时的雕版印刷物》,载《中国印刷史学术研讨会文集》印刷工业出版社,1996,192页。

金圣洙,《〈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刊行研究》,载《书志学研究》第14期书志学会,1997,73页。

张秀民,《中国印刷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152-486页。

肖东发,《汉文大藏经的刻印及雕版印刷术的发展》,载《北京大学百年国学文粹》-语言文献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628页。

柳富炫,《童蒙先习异本文字异同研究》,载《书志学会研究》书志学会,1998,84页。

柳富炫,《〈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刊行时期研究》,载《东方学志》第一百期延世大学校国学研究院,1999,529页。

 

〈对校表 说明〉

1‘类型’:是出现在诸本的文字异同的类型

2‘项次’:文字异同的罗列顺序

3‘面行字’:《高丽大藏经》12册的面,行,字

4‘*’:本文中成为校对的文字

5‘○’:属于无文字的部分

6‘△’:相关文字以损坏或缺失而不能辨认的部分

 

注释:

1千惠凤,〈韩国典籍印刷史〉凡友社,1990,P.35.

2潘吉星,《韩国新发现的印本陀罗尼经典中国武周时的雕版印刷物》,《中国印刷史学术研讨会文集》印刷工业出版社,1996,P.192.

3金圣洙,《关于〈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刊行的研究》,《书志学研究》第14辑书志学会,1997,P.73.

 4柳富铉,《童蒙先习异本的文字异同研究》,《书志学研究》书志学会,1998,P.84.

5黄永武编,〈敦煌宝藏〉第105,106册新文丰出版公司,1981。

6对于这些大藏经的刊刻期间参考了以下论文

张秀民,《中国印刷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PP.152-486。

肖东发,“汉文大藏经的刻印及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北京大学百年国学文粹》-语言文献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P.628.

7《中华大藏经》是中国中华书局在1984—1995年间年次性的发行的期刊,这部大藏经基本上以《赵城金藏》为底本,《赵城金藏》的缺本和未入藏的为高丽《新雕大藏经》和一其他大藏经补充的总共达106册的大藏经。

8中华书局编,《中华大藏经》20册,1984,PP.485-486.

9在现存的本当中〈2、日本的百万塔陀罗尼〉和〈3、1992年在中国的内蒙古庆州白塔被发现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因《中华大藏经》中校勘的对应于35个项的文字异同的几乎没有的原文的陀罗尼经为主的经卷,所以在本对较表中排除在外。

10柳富铉,“关于《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的刊行时期的研究”《东方学志》第壹百六辑延世大学校 国学研究院,1999。P.523。

11这些事实通过笔者审查收藏在北京大学的《崇宁藏》:《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二十三,《辨证论》卷第二而被确认。

 

 

 

 

 

 

中国佛学院
中国北京市西城区法源寺前街9号 9 Fayuansi Qianjie,Xicheng,Beijing 100052 China
TEL:010-83520844,83517183 FAX:010-83511897
网站电话:010-83511897 邮件:zgfxycn@sina.cn 京ICP备150028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