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集锦 > 中国佛学 > 法源 > 总第十九期(2001年)

由法尊法师圆寂二十周年所引发的思考

作者:静波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2年04月10日

 

 

 

作者静波法师,中国佛学院讲师。

 

在纪念法尊老法师圆寂二十周年的日子里,回顾朴老曾经的悼词,和印顺法师《平凡的一生》中的介绍,以及佛学院中法师校友们的时时谈起,加之阅读老法师的论文,心中无限的敬仰与怀念。虽然我没有亲自聆听过老前辈的教诲,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斯人已去,其道犹存”。从老法师成就的著作之中,我们能够深深感受到老法师那种:“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的良苦用心。因为这样的用心,将使更多的后来者,包括我自己,清醒地意识到佛教今天所面临的现实,以及佛教在现实中的使命和职责,尤其是现实中,各种附佛外道的侵扰,包括正被国家定为“邪教”的“法轮功”,对于佛教的伤害,更是非常的硬伤。因此,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安定,为了佛教的正本清源,在老法师圆寂二十周年这样一个殊胜的契机之际,回顾老法师的人生足迹并佛法上的真知灼见,都极具现实意义。并且,在珍惜和肯定法师价值的同时,无论是对佛教的人间净土建设,还是我们的信仰与人才建设,无疑都将是一个很好的启迪,一个迷茫之中的亮点。

 

一、百年树人

 

人们都会认同,山上成材的大树可以做栋梁,因为它们生长的时间比较长。而小树却只能做椽子之类,也就是作不太重要的用途。即使是几年就能长成的参天大树,那木质是否优良大家就可以显而易见了。在佛教界中,道心不够跃跃欲试,往往是热心有余而基础不牢。结果常常是迷失方向,误了自己,也误了佛教。追循法尊老法师的足迹,给予我们的,就是这样一颗百年的参天大树。因为,按着中国人的习惯,一九○二年十二月十四日至二○○一年十二月十四日,即是一百年。更何况现在已是五月十二日了呢

法师出家受戒之后,即入佛学院深造,随后入藏地学法十年,自藏返汉后,主持“汉藏教理院”十余年,且前后翻译藏传教典藉五十年,可谓求法译经并肩古德。如果说法师卓有成就的话,那么也完全同法师自始至终理性的宗教信仰有关,才有了他坚持不懈的精神动力。应当说,这就是信仰的力量。而我们缺少的恰恰就是这些。要知道,法师并没有受过如我们今天这样的教育,但他却做出了一般人无法做到的事情。正如印顺法师在其《平凡的一生》中所说:

 

他是河北人,没有受过近代教育,记忆力与理解力非常强。留学西藏并不太久,而翻译贡献最大的,是他。在太虚大师门下,于教义有深广了解的,也是他

 

不能否认,法师成就中,宿世因缘的殊胜,和他对佛教的使命和自身的主观努力是无法分开的。毕竟众缘所生法。尤其是人的惰性所产生的随波逐流心态,以及现实中高度发展的物欲诱惑,更是当代佛教面临的障碍。正如有人说,道理我也懂,只是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相比之下,法师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一代高僧,一如孔子赞叹颜回的,“人不堪其忧,而回也乐在其中”。能够耐得住孤独和寂寞的人,应是圣贤所为。而这其中,同样有如苏东坡所说的,“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拨之志。”

不管怎么说,能够在历史上被人们怀念的,永远都是那些有益于他人的人,并且,这种有益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也许这样的人会被人们忘记一时,但人们总会想起他们。因为他们留下了可供后人享用的精神财富。因此,人们会越来越发现法师这笔财富的珍贵。至少,它会激励我们这一代人,转变急功近利、心情浮躁的心态。且不说,这心态与信仰相违背,单就昙花一现的短暂,也足以让人们三思无常的深意。想起佛教的“以戒为师”,或许就是培养人们坚定的心性吧于是,就有了智慧的结晶。从老法师一生的成就,尤其是出生和圆寂都是在同一天,并且“示寂之晨,犹手不停书,为法忘身,闻者感泣”。这同东晋道生法师:“愿舍寿之时,居狮子座”,应属异曲同工之妙。在这样的人格魅力中,我们会有一种沉重的感觉,佛教当务之急的事情应该是:珍视拥有的生命契机,在自己的位置上,尽职尽责写好自利利他的日历。只有这样,才能够“生益于人,死益于后”;才能够“生也安乐,死也安乐”。

我们相信,法尊法师已跨越人生的百年、接下来应是历史的千年,及至于佛教的无量寿

 

二、辨论之美

 

在中国佛教的历史上,让我心旌摇动、感触最深的,是吉藏大师的雄辩。《续高僧传》卷十二中记载说:“藏为论主,命章陈曰,以有怯之心,登无畏之座;用木纳之口,释解颐之谈”。面对号称“三国论师”的僧粲,从容应对,前后往还中十余番,意犹未尽,又延续两日,僧粲终究不能取胜。这也使我想起中国西藏佛教的“辩经”。据说,很多人都可以向一个人问难,同样是往复的答问。可以想见,辩论过程中的紧张与全神贯注,以及惊心动魄的气氛。追根究底,在龙树菩萨和提婆菩萨的著作中,可以找到这样的感觉。而这样的感觉,正是正本清源。在《法尊法师的论文集》中,同样给了我深切的印象,它让我想起了古德先贤。

在法尊法师“评蒇密答问”一文中,针对慧定在上海《佛学半月刊》发表的这篇文章,法师给予了批破。指出了慧定本人对藏传佛教的无知,所以信口开河。如第3中说

 

他对西藏喇嘛转生,呵为如罪犯恋狱,然许为多数相应,反证他的决定生西论。

 

事实上却是:

 

初发心者,就未法之中众生自无忍力可言,劝生净土固然很好;但是有大心者生秽土也无过,劝你替大心菩萨担心,还是自小心好了,不必偏执一是罢

 

除此之外,在第6中,批破了慧定对藏僧食的误解。法师提出自己是素食者,却不以为非素食不能学佛;以及第13中,认为慧定对密宗的无知,不解即身成佛,却以往生净土后一生成佛为即身成佛,则属盲人摸象之类。

在“答《阅藏密答问随笔》”中,法尊法师回应“融空居士救慧定师”,责难自己“显密双通汉藏无隔等”:

 

我受师父的教授,是不舍一种法门的,但任修那一法门,皆须圆满彼法门一切资粮因缘,乃能发生效果,绝无那一法门是有便宜可讨者也。室主更不反对念弥陀往生极乐这法门,而且我也是专修极乐净土之人。

 

在“答威远佛学社驳文”一文中,针对慧法替慧定作辩护的哀鸣,以为他二人去跑马山学密,不应只是镀金,“要去是久住学学才好,不要去讨个封,便回来发疯。”

《论文集》中,还有许多酣畅淋漓的发露,顿觉精神为之一振。也许可以认为,这是一只与众不同的花朵。虽然有刺,却是难得的香花。实在就是:“外虽多荆刺,内实有赤心”。绝不应该理解为,表现自我、争强好胜的心态流露。

佛法之所以区别于世间法,分明是发心的不同。僧人应有“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的发心,此即是出家人的天职。尤其是面临假货盛行充斥真货的现实,许多的骗子无不帖上佛法的标签,到处招摇。如果说,佛教界中更多一些如法尊法师的发心,那么,我们将会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法轮功”绝不会有这么多的受害者。因为破邪显正的利剑,绝不会放过打着佛教招牌欺世盗名的骗子。其实,只要稍稍了解一点儿佛法知识的人,就不会上当受骗。如佛教的“三法印”等。当然,对于一些急功近利、贪求速成,以致于上当受骗的人来说,佛教确实不如“法轮功”,但我也并不认为学“法轮功”的人都是骗子,相反,很多人都是非常的善良,只是南辕北辙了而已。可见,好心往往也会办坏事。

佛教界中,常常会出现信仰某一宗派的现象,却往往自觉不自觉地会流露出唯我独尊的情绪。如果说是理性的弘扬,则应属无可非议;如果说是一厢情愿的自以为是,则难免会走向偏激。佛陀说八万四千法门,相信必是有八万四千种病例需要对治。当然,就净土宗与密宗之间,相信各有其接引众生的因缘,绝不能随意就去否定那一个,而导致诽谤佛法的罪过。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学密成为一种时髦,而更多的人都是从速成的角度,或者从开发气功的角度切入这一法门,这当然不足取。就此,同样是法尊法师所反对的。尤其是,最近几年,一些到处招摇的所谓“活佛”,已严重影响了密宗的形象,使很多人对佛教的密宗产生了误解。人们在否定密宗的时候,大多也是指的这样一类人。只是更多的人根本无法分清,什么样的存在才是真正的密宗有感于此,呼吁有如法尊法师这样的大德,能够站出来,维护佛教密宗的形象。当然,所有佛教的各个宗派,也都应该呼吁有如法尊法师这样的大德,能够站出来,维护佛教的整体形象;并且,作为每一个佛教徒自身,也都应该承担起责任,维护佛教的形象。如果能够如此,那么,一些邪教和邪见将会得到校正;一些别有用心的骗子们,将会没有市场。

相信,经过论辩的佛法,真正是“依法不依人”。它会还佛法的本来面目。尽管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人们可能还不会欣赏这样一种维持正法的方式,但法尊法师已经为我们做出了可堪效法的一种模式,接下来的应该是:怎样度德量力的实践了。

 

                2001.05.10

         注:“室主”,系法尊法师笔名“避嚣室主”之谓。

 

 

中国佛学院
中国北京市西城区法源寺前街9号 9 Fayuansi Qianjie,Xicheng,Beijing 100052 China
TEL:010-83520844,83517183 FAX:010-83511897
网站电话:010-83511897 邮件:zgfxycn@sina.cn 京ICP备150028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