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集锦 > 中国佛学 > 法源 > 40周年校庆纪念册

略述湛然大师的教学

作者:普正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2年04月16日

 

 

  智者大师开创的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实际创宗立说最早的一支,在中国佛教史上放出了灿烂的光辉。天台教观总持,解行并进的教学体系,对以后各宗各派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佛教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智者及灌顶二位大师之后,台宗走向了守成时期,没有了前进的生气。被称为台宗六祖的湛然大师,就在这种情况下挺身而出,以振兴天台为己任。他常对弟子说:“今之人或荡于空,或胶于有,有病病他,道用不振;将欲取正,舍予谁归?”他撰天台三大部注释等显扬宗义,对抗他家,把当时盛行的法相、华严从思想上进行了清理和论破,于是台宗复兴。所以说:湛然大师是内振台家教学,外抗南北诸宗,树立天台教学的一代宗师,后人称他为中兴之祖。

  一、生平简历

  湛然(711782),俗姓戚。唐景云二年(711)生于晋陵荆溪(今江苏宜兴)。开元十五年(727)十七岁,寻师访道,遇金华方岩禅师,得《摩诃止观》等台宗典籍。开元十八年(730)二十岁,投礼于左溪玄朗(673754)大师门下,专研台学。天宝七年(748)三十八岁,投宜兴净乐寺出家,既而从会稽昙一律师广究律部。后于吴郡开元寺讲《摩诃止观》。天宝十三年(754),玄朗大师圆寂。次年遇安史之乱。他行脚于湖南长沙、衡阳及江苏苏州府吴县、淮安县等地,晚年居天台国清寺,著作有三大部注释,祖述一家宗义,弘扬天台教观。时人赞曰:“荆溪不生,则圆义永没矣!”天宝、大历(742--779)间,玄、肃、代三宗先后敕书请讲,他都托病固辞。其志行之高洁,由此可见。德宗建中三年(782)二月五日示疾于佛陇,顾语学徒曰:“道无方,性无体,生欤死欤,其旨一贯,吾归骨此山,报尽今夕,要与汝靠谈道而诀。夫一念无相谓之空,无法不备谓之假,不一不异谓之中,在凡为三因,在圣为三德。热炷则初后同相,涉海则浅深异流。自利利人在此而已。尔其志之!”言讫隐几泊然而化,寿七十二,戒腊三十四,台宗奉为六祖,一般尊称他荆溪尊者,或号妙乐大师。弟子著名的有道邃、行满、元浩等三十九人。著作现存除三大部注释外,还有《法华五百问论》、《金刚锌》、《止观大意》、《止观义例》、《十不二门》、《始终心要》、《授菩萨戒文》等三十多邵。

  二、教学思想

  湛然大师对天台教学的发展趋向,忠实地继承和发挥智者大师的思想奥义,同时,对他宗异见展开了据理论破。因此,对湛师教学的特色,是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从其自宗教观立场发挥天台的圆义;二是依据实情对他宗异议进行论破,从而显出台宗的优胜。

  湛师的思想,主要是以心具说为主体。如《金刚锌》说:“若不立唯心,一切大教全为无用;若不许心具,圆顿之理乃成徒施。”特别强调刹那所起的一念之心,即空假中,三观三谛圆融,赅摄宇宙时空一切诸法同一体性的正观。如《止观大意》云,“一一心中一切心,一一尘中一切尘,一一心中一切尘,一一尘中一切心,一一尘中一切刹,一切刹尘亦复然。诸法诸尘诸刹身,其体宛然无自性,无性本来随物变,所以相人事恒分,故我身心刹尘遍,诸佛众生亦复然。一一身土体恒同,何妨心佛众生异。异故分于染净缘,缘体本空空不空,三谛三观三非三,三一一三无所寄,谛观名别体复同,是故能所二非二,如是观时,名观心性。”大师认为刹那所起的一念之心,理具三千,事造三千。理具事造,归在妙观,事理相依,二而不二;理具是事用的依据,事用是理具的显现。一心即具三千诸法,大师对“具”重点置在观具。如《止观辅行》第五说:“问:一心既具,但观于心,何须观具?答:一家观门永异诸说,赅摄一切十方三世,若凡,若圣一切因果者,良由观具。具即是假、假即空中,理性虽具,若不观之,但言观心,则不称理,小乘奚尝不观心耶?但迷一心具诸法尔。”这是说:大乘的特色,是在观具,由于观具即不迷心具,由心具深人性具。性具者,性具善恶。性善是佛教诸家共识,唯有性恶,是台家独倡,构成一家特色。

  性恶说,是阐释性德利物的积极理论。如《止观义例》说:“性恶若断,普现色身从何而立?”这就是说,佛陀于九法界现身,尤其是于恶道众生界现身化导,即是性恶功德的体现。在《止观辅行》第五云:“如来不断性恶,阐提不断性善”。可见十法界性具善恶是同等的。如来之所以为如来,在于如来不起修恶,纯是修善。阐提之所以为阐提,在于阐提不起修善,只是修恶。如来不断性恶,如来于九法界自在现身,众生受益。阐提不断性善,阐提终有一天发起修善,毕竟成等正觉,此是性具善恶的大略意义。

  湛然大师在发扬理具的同时,也采用了《起信论》的缘起思想。如《金刚锌》说:“万法是真如由不变故,真如是万物由随缘故”。《起信论》说心真如门与心生灭门,而大师从不变与随缘两方面来诠明真如的体相用。真如随缘有凡夫自身随缘真如之波与佛菩萨为他随缘真如之波的区别。大师在此说的随缘是属前者,就是真如随从客尘烦恼之缘,生起种种差别现象来对抗法相“真如凝然,不作诸法”的说法。再者,从贤首大师对《起信论》的心生灭门,规定为随缘起灭,将心真如门,规定为约体绝相。湛然大师否定此说,则认为真如之体不是绝相,随缘起灭属于性具。

 

  湛然大师对随缘的发挥,主要是立足于性具说。如《金刚锌》在讲到“心造心变”时说:“造名犹通,应云心变,心变复通,应云体具。”这里是说事造依报正报情与无情诸法。造的名称还是通的,但实质而言,应该叫做心变。心的变造是共是别仍是通义,那归根到底还是应该叫作体具。巧妙地将随缘与性具,即事造与理具结合起来了。又如《止观大意》云:“随缘不变故为性,不变随缘故为心。”并且将此不变之性与随缘之心发展出“无情有性”的独到思想。在《金刚钟》中说:“一者示迷无从性变;二者示性令其改迷。是故且云:无情有情,若分大小,则随缘不变之说,出自大教。”由此可知,以为性变,则是世迷之人,改迷必须明白情与无情同一不变体性。显出改迷明性的重要。他对真如与万法,随缘与不变都视为实相来显天台的优越性。并极力主张“依正不二,万法唯心”来发挥非情也有佛性的学说,以对抗华严否认无情有性的主张。

  以上是从教相门对湛师教学的粗略叙述,而观心门亦是湛师教学同样重要的另一方面。他将《摩诃止观》注释和发挥写成三种著作:即《辅行》、《义例》、《大意》。在实践修持上,将观法分为事观和理观。止观主要是把观心规定为托事、附法、约行三种,以便明了认识三大部的内容;事理二观的分类,事观是针对身口二业的轨则,理观即属观心全体的法理。理观是直观迹本三千之理;事观是事运推简(未念、欲念、念己)唯心变造的十界三千之事,在实践观心的修持中,事观与理观是相辅相成,即而不离的关系。

  三、显扬台宗教观的殊胜:

  湛然大师为了发挥台宗教观的殊胜,分别从禅、法相、华严等宗为对象而进行破斥。

  1.禅宗:对禅宗是从两个方面来破斥。第一,认为禅堕暗证,犹如单轮只翼,属无目的行为。力说台宗教观相依,如鸟双翼、车具双轮,阐明台宗实践止观行的四种三昧、十境、十乘观、二十五方便等,明确证道的阶次。对禅宗的不立文字,亦予批评。第二,从传承关系上进行论破,而台宗教观则是等觉菩萨所赞美的殊胜法门。如《止观义例》卷上说:“设使印度一圣来仪,未若兜率二生乘降,故东阳大士位居等觉,尚以三观四运为心要。”也就是说:菩提达磨西来,不及弥勒二生化导震旦,而被称为弥勒垂迹的东阳大士,即是善慧大士傅翕,于天台止观,同以事理二观为观道的行轨。而达磨传于慧可的《楞伽经》,虽同《维摩》一样四教并谈,却极力破斥二乘外道,只有《法华经》才是五逆调达,畜生龙女、败种二乘亦能成佛,两经谁优谁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禅宗不及天台优胜。
  2.法相宗:对法相的批判,主要是从该宗灰断二乘永不成佛等主张。在法相看来,无性及定性二乘永不成佛,然在《法华》里是会三乘方便,人一乘真实,声闻是授记作佛的。对决定与上慢者不授记,是因为根机未熟,未熟并不等于永不成熟,所以,决不是永不成佛。湛师判法相为论宗,《法华》是经宗,经宗胜于论宗。
  3.华严:对华严的破斥,主要有两点:一是渐顿与顿顿的问题。即清凉就华严定为顿圆,法华为渐圆。于此,湛师在《止观义例》卷下举出七妨,即不识教名之妨,不识渐开之妨、不识教体之妨、抑挫《法华》之妨、不识顿名之妨、违拒本宗之妨、违文背义之妨,以此来破斥清凉的圆顿说,强调开权显实的《法华》,才是超八醍醐的圆教,显扬台宗的圆义。第二,关于非情佛性问题,湛师从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教义,破斥清凉的草木无佛性说。如《金刚锌》说:子信无情无佛性者,岂非万法无真如耶?故万法之称宁隔于纤尘?真如之体何专于彼我?”显然,湛师肯定无情皆具三因佛性,异于清凉所说的非情虽有正因佛性(指的法性),而没有智慧性的佛性说,从而表明了天台胜于华严的地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台宗自章安尊者寂后守成的现象,在湛然大师的鼎力弘扬下,不仅呈现出光大旺盛的局面,而且更加丰富了教观的内容,与当时称盛的禅、净、法相、律密、华严等宗,旗鼓相当,且更兴盛,所以,后人称湛然大师为天台教学的中兴之祖是理所当然的。
  (天台宗研究生)

中国佛学院
中国北京市西城区法源寺前街9号 9 Fayuansi Qianjie,Xicheng,Beijing 100052 China
TEL:010-83520844,83517183 FAX:010-83511897
网站电话:010-83511897 邮件:zgfxycn@sina.cn 京ICP备150028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