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集锦 > 中国佛学 > 法源 > 总第二十一期(2003年)

本是维摩应世 再续摄山法脉————缅怀尊敬的刘峰导师

作者:理净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2年04月12日

 

刘峰导师原籍安徽人,192317日出生于今安徽省萧县的一个佛教家庭,父亲刘学易、母亲刘丛氏皆是虔诚的佛教徒,弟兄五人,刘峰导师排行第五。从小由于受到父母的影响和家庭的熏陶,对佛教怀有极深的感情,9岁时因身体有病而送到寺院,后依今安徽省萧县圣泉寺,曹洞宗支派雨亭老和尚座下剃度出家,赐法名澄璧,号常净。在寺院做沙弥其间送进当地书院攻读私塾,学习刻苦、成绩优秀。1940年受戒于北京广济寺,并在广济寺弘慈佛学院学习。1942年毕业后,又到青岛湛山寺佛学院依谈虚法师学教一年,对中观学有特别爱好,经常到湛山寺佛学院图书馆阅读有关三论宗的经论。因为当时有关三论的经论非常缺乏,只能用手抄录吉藏大师的大部分著作,可见其学习精神之可贵。为了能够亲近更多善知识,行脚于浙江天台山参学,后又到宁波天童寺学禅法。1948年又到上海法藏讲寺从兴慈老和尚学习天台,但都不能为其所好,最后还归于中观,专心研究三论宗,从此把研究和弘扬三论宗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无论走到何处都用便利的时间潜心钻研和修学三论,在多么艰难的情况下也从未有过间断。后来又住进当时清定上师主办的上海金刚道场(今上海常德路18号,现在上海佛学书局)做维那七年,得到五部金刚灌顶,最后还是对密宗没有兴趣。为了其学习便利,主动要求做典座,以便有更多空闲时间用来学习三论学,这将为后来弘扬三论宗打下了坚实基础。

1956年中国佛学院成立后,与王新、王永平、明如、真禅等人一起来到北京,进入中国佛学院深造。由于政治运动,1958年本科班提前结业,大多数学生强迫回家。秋季分为中观、天台、上座部、佛教史等四个专科班,刘峰导师有幸成为专科班20多人中的一员,1961年本科班正式毕业。1962年成立研究生班,进入研究生班依周叔迦居士研究三论宗,直到1966年中国佛学院由于“文革”而停办。当年离开中国佛学院后分派到中国佛教协会工作(参加运动)。19674月离开中国佛协,下放到“五七干校”吉林省双辽农场劳动,当年年底由于中苏关系紧张,又迁移到湖北省武汉市沙洋农场劳动改造。1972年平反,回到北京进入中国佛协参加整理《房山石经》的工作,由于当时左倾思想的特殊社会背景下,还俗组成家庭(当时已经没有僧团)。在这段工作其间,仍然利用工作之余和便利的时间自己钻研三论学。据当时一起工作的同事讲:当时主持佛协工作的干部是唐醒民先生,在每次学习时他把《红旗》杂志放在经论上面,当唐先生检查时打开《红旗》杂志认真阅读,当唐先生走后又研究三论经典。由此可见刘峰导师对三论宗的热衷赤诚之心,正因为他的这种执著和不畏困难的精神,才取得了今天他在三论宗研究上的成就,填补了当代中国佛教史上研究三论宗的空白。1980年中国佛学院恢复后,调到中国佛学院任教,为本科班主讲三论宗。1986年恢复中国佛学院研究生班后,聘请为中国佛学院三论宗硕士研究生导师。1993年评为中国佛学院副教授,1996年退休后再次返聘为中国佛学院研究生导师。曾担任中国佛教协会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届理事。

刘峰导师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一生,也是为佛教、为社会奉献的一生。自从童年进入佛门,一生从未离开或放下过对佛教的修学和研究,就是生病住院也要利用时间看书研究,《十二门论释义》就是在北京三院住院期间完成的。凡是有人去家中看望他,无论是朋友、僧人或是居士,只要喜爱佛法总是在谈佛法,从不闲谈家务或他人之事。并且,讲起来就讲个不停,精神也显得非常的焕发,心情也格外的激动,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过去。我们为了他的健康,不得不勉强打断而告辞,而他每次都显得非常的不高兴。我自从1994年中国佛学院本科毕业后,依刘峰导师研究三论宗以来,耳濡目染前后近十年时间,他在学问的研究上刻苦钻研、一丝不苟;在对学生的教导上言传身教、孜孜不倦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最深刻的影响。

就我个人的印象而言,刘峰导师留给我们后辈值得学习和牢记不忘的有以下几点:第一、在学习精神方面,就如前面提到的在上海“金刚道场”时,他不怕吃苦和受累,甘愿做典座为大众服务而换取可贵的时间,来学习和研究自己所爱好的三论学;再有,比如生病住院、在家中休养时都利用便利时间,看书学习和为人讲解三论思想,力争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认识三论宗,并且使更多的人能够学习和研究三论宗。将三论宗发扬光大使他毕生的志愿,而自己却因积劳成疾,为佛教教育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但也能让他安慰的是,经过他在中国佛学院多年来培养出了一批三论宗研究生,基本上都走上了教学岗位和工作岗位,在不同的工作岗位都为佛教事业的发展而努力。第二、在治学态度方面,刘峰导师是一个非常认真执著的人,对三论宗有种特殊的执著和热忱,以吉藏大师的著作和思想为中心,对于吉藏大师的所有著作全部仔细认真作了深入研究,对于部分著作研究数十遍之多。当我们在学习中有不懂问题请教时,他每次都能直接从吉藏大师的著疏中翻到所要查阅的内容,这说明对吉藏大师的所有著疏非常之精通和熟练,否则别人要花几个小时也难以查找到所要内容。更特别的使他对经典的爱护其他人很难作到,凡是他用过读过的经典,除了个别加标点之外(因为佛教经论大多没有标准的标点)全都如新无异。他更不让我们在经书上写字和画线,要保持佛经的整洁和平整,便于他人再阅读和学习。第三、在研究方法方面,他认为学习和研究佛法最可贵的精神就是能够领悟佛经的精髓,对经论有其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要求我们要多读原典,才能对中观思想融会贯通,把握其思想要领。他这种独特的研究风格对中观学研究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使吉藏大师的三论思想再次在中国佛教史上得到了研究曙光;对三论宗在中国佛教未来的发展也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同时也为三论宗将来更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四、在宗教信仰方面,他坚持佛教仪规,自进入佛门终身素食,从未有过毁犯(除‘五七’干校劳动期间)。虽然自己身体多病,医生要求加强营养增加热量,但他还是坚持素食。他作为一名在家佛教徒,能够始终如一坚持素食更是多么的难能可贵。第五、在生活习惯方面,更使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生活纯朴节俭,省吃减用将节省下来的钱财全部捐献给他当年出家的寺院,用来修建寺院和重塑佛像,而他自己一件蓝色的中山装穿了几十年,其实这些只是我这几年来依他学习时所感觉到的一部分而已。重要的是他的这些研究学问的态度和教学精神,给我们的教学研究留下了宝贵经验。

刘峰导师一生热衷于中国佛教教育,自80年代中国佛学院恢复以来,一直任教于中国佛学院。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几位中国佛学院佛学专业教师;也是学术界当时仅有的几位佛学研究者。在中国佛学院执教20多年来,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坚守在中国佛学院教学岗位。为中国佛学院的完全恢复和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制定了中国佛学院三论宗四年本科的教学计划,完善了佛学院的教学大纲;后来又为中国佛学院三年的硕士研究生,制定了学习计划和研究方向,使得中国佛学院三论宗研究生有了详细完整的研究体系。自从1986年开始为中国佛学院培养了六届共八名三论宗硕士研究生。其中有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厦门南普陀寺方丈圣辉大和尚、现任中国佛学院教务长向学法师、焦山定慧寺方丈性澄法师、哈尔滨极乐寺方丈静波法师、重庆市双桂堂方丈身振法师、中国佛学院三论宗专业讲师理净法师等,其余几位研究生如今都已走上了不同教学岗位和工作岗位,填补了目前国内各大佛学院在三论宗课程教学上的空白。如今在国内各大佛学院所开设的三论宗课程,担任教学任务的基本都是中国佛学院毕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为三论宗在国内各大佛学院的开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峰导师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在了对三论宗的研究上,不图名、不为利,除中国佛学院或中国佛协举行的一些重大活动之外,很少参与其它社会活动。由于身体原因和教学任务繁重的原故,出版个人著作和论文发表的比较少。早期发表的佛教学术论文主要有:1960年发表于《现代佛学》第8期的《三论宗的“于谛”“教谛”两种二谛义》,作者常净;后来收编在台湾大乘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47册《三论宗之发展及其思想》。还有1962年发表在《现代佛学》第一期的《读书札记二则》“一关河旧说,二道生的佛无净土论”,作者常净。还有1962年发表在《现代佛学》第三期的《试译僧肇物不迁论》,作者澄璧;后来收编在《现代佛学丛刊》第48册《三论宗典籍研究》。关于“关河旧说”一文,汤用彤先生1962年在《哲学研究》上发表论文曾与商讨;后来又在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汤用彤学术论文集》中册,第402页又曾述及此事,可见这篇文章虽是短短的读书札记,却为汤用彤老先生如此重视。由此可见,刘峰导师对学术研究的严谨和学术上的成就。近年来发表与三论宗有关的论文主要有:1983年应《法音》编辑部的特邀而撰写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释义》,发表在当年《法音》双月刊第5期。还有应中国佛文化研究所的特邀撰写的《鸠摩罗什——中国三论宗初祖》一文,发表在1993年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出版的《佛学研究》总第二期。还有为“纪念法尊法师圆寂22周年学术研讨会”而特意撰写的《大般若经部类简介》一文,在此次“研讨会”上引起了教内外佛学专家的高度评价。

刘峰导师对三论宗的研究专著主要用于中国佛学院的教材,主要有:一、为了教学工作所编辑的《嘉祥宗要》,此书是根据吉藏大师所著的《大乘玄论》等主要著作,从中领悟吉藏大师思想之精髓而编辑所成,是学习和研究吉藏大师思想最好的综合性资料;二、《三论宗纲要》,是学习三论宗的最初入门书籍;三、《三论玄义记》,是近代最好的《三论玄义》的注释书,也是学习和研究三论宗的纲要性书籍;四、《百论释义》,是根据吉藏大师的《百论疏》,结合自己在教学上的心得撰写的;五、《十二门论释义》,是在住院期间研究吉藏大师的《十二门论疏》而撰写的。这两本专著都是近代对《百论》和《十二门论》最具权威性和最具有代表性的注释。另外还有未出版的读书札记有:六、《摄山传灯录》(又名般若四论宏传集),主要是介绍三论宗在中国汉地的师资传承;七、《摄山散逸录》,主要收集了历代高僧大德对有关三论宗典籍所作的经论诸序、教理论著、书诗杂文等。刘峰导师的这些著作都是当代的惊世之作,是我们学习和研究三论宗的重要著作,同时也是研究吉藏大师思想的重要资料,在海内外及教内和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影响。

刘峰导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激励我们更好的为中国佛教教育事业努力。刘峰导师不愧为维摩居士再世,不仅精通三论教理,而且对其它各宗派均有很深入的研究,如天台、唯识、华严等,无论学生提问到任何问题,他都能滔滔不绝、有根有据一一做出解答。凡是亲近过他的人,都会因为他的学识渊博、佛法精通而佩服致至。刘峰导师的不幸去世,不仅使我们佛教教育界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受人尊敬的导师,而且也使中国佛教界四众弟子失去一位真正的善知识。中国佛学的师生为他的去世深表哀悼,为了表达佛学院师生对刘峰导师的怀念之情,敬撰了两幅挽联:

 

法弘三论光显龙树宗风;

教演二谛再续摄山法脉。

 

维摩应世示不二;

日月无光哭恩师。

 

学生       敬撰

200385

 

中国佛学院
中国北京市西城区法源寺前街9号 9 Fayuansi Qianjie,Xicheng,Beijing 100052 China
TEL:010-83520844,83517183 FAX:010-83511897
网站电话:010-83511897 邮件:zgfxycn@sina.cn 京ICP备150028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