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集锦 > 中国佛学 > 法源 > 总第二十五期(2007年)

母校的丁香

作者:本性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2年04月05日

 

中国佛学院1992届本科毕业生 本性

 

 

1988年,从南京栖霞山到北京宣武区,进入中国佛学院修学,毕业后,转科伦坡凯拉尼亚大学研究生院深造,时光如梭,到如今,弹指十八载,如是一个婴儿,也已长成了青年。其间,或于海外修学,或于福建省佛教协会从事会务,或于福州开元寺从事教务,对中国佛学院,始终不曾有忘。

日前,收到中国佛学院赐函,说学院已届50周岁,将举办大型庆典,拟编辑纪念册,嘱我写点文字。想到在学院生活、学习、修持,整整四年,受益良多,影响至今,不胜感慨。

记得,乾隆皇帝曾为法源寺御书“法海真源”,那么,促使我不断向上的动力真源是什么?毫无疑问,中国佛学院乃其一。那里,虽然缺少堂皇的殿堂、明亮的教室、整洁的宿舍、可口的饭菜,艰苦的办学,有一种特殊的精神,吸引着我们投入、安住,并奋进。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以我的感受,是慈悲,是智慧,是大愿,是大行,母校把观音、文殊、地藏、普贤等四大菩萨的功德集于一身,他更是知恩报恩的象征。这些精神,在母校的前辈的身上,也得到了令人感动的体现。他们当中,如当时的院长赵朴老、副院长传印老法师、教务长白光老法师、圣辉法师、向学法师等。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赵朴老,每为学僧开示,必谈院训“知恩报恩”,报父母恩,报师长恩,报三宝恩,报众生恩,报国家恩。其教诲谆谆,历历在目,仿如昨日。而他个人,也是如此身体力行,奉献毕生,实乃千秋典范,令人崇仰。

我常在想,前辈身上的这种精神,或者说,中国佛学院的这种精神,宛如学院的满院丁香,透着令人神清气爽的馨香,通过她的熏习,我们这些曾在母校的怀抱中安渡四年的学僧,不管后来走向何方,身居何处,都身有余香,丝缕不绝。(作者现为福建省佛协常务副会长,福州开元寺方丈)

中国佛学院
中国北京市西城区法源寺前街9号 9 Fayuansi Qianjie,Xicheng,Beijing 100052 China
TEL:010-83520844,83517183 FAX:010-83511897
网站电话:010-83511897 邮件:zgfxycn@sina.cn 京ICP备150028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