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研究院院长李雪涛教授应邀来我院作《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及其佛教研究》的讲座

作者: 来源: 更新时间:2023年10月21日

      2023年10月20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研究院院长、德国科学院院士李雪涛教授应邀来我院作了《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及其佛教研究》的讲座,全院师生参加讲座,讲座由我院副院长清远法师主持。
 
 
      本次讲座,李雪涛教授从雅斯贝尔斯的生平及哲学、与佛教的接触及所使用的佛教文献、佛教研究的出发点、哲学的信仰与佛教、与佛陀一起“做哲学”、佛教关于人的学说、大哲学家王国中的佛陀、佛陀的教义与“统摄”、对学院哲学体系的解构与佛教缘起、和平主义与大乘佛教、结论等方面详细阐述了雅斯贝尔斯其人与其佛教研究的相关内容。
 
 
      首先李雪涛教授对雅斯贝尔斯的人生履历进行了概述,并通过对雅斯贝尔斯的身体状况、性格特征、交友情况等多方面情况的介绍,说明了雅斯贝尔斯其人以及这些特点在他哲学思考中产生的影响。雅斯贝尔斯对佛教的接触,因与印度学者海因里希·齐默尔的交流而来,之后,雅斯贝尔斯阅读过大量有关佛教的著述,如诺依曼的《佛陀》、奥登堡的《佛陀,其生平、教义和僧团》、贝克的《佛教:佛陀及其教义》等,并有自己的佛教哲学著述《大哲学家——佛陀与龙树》。就佛教研究的出发点,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雅斯贝尔斯认为理性的范围是低于哲学的,并且唯有当理性使我们失望时,哲学才真正得以开始。李雪涛教授认为作为印度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的思维方式启发了雅斯贝尔斯以根源性的方式重新思考人类的存在问题。就哲学信仰与宗教,李雪涛教授阐释了临界境况、统摄等几个雅斯贝尔斯涉及此问题的重要概念;就哲学与宗教的紧张关系,雅斯贝尔斯认为“面对宗教来讲,哲学与其的紧张关系是绝对的”,对雅斯贝尔斯来讲,最关键的在于哲学的信仰是其自身的源泉,即“我在做哲学中经验到超越存在的现实性,并没有中介,我是通过我自己而经验到它的”。
 
      李雪涛教授介绍了雅斯贝尔斯总结的“做哲学”的三种形式(过程):一种是我们每天内在行为之中的实际(praktisch)研究;其次是借助于各种科学、范畴、方法和体系,在内涵中去体验的实质(sachlich)研究(海德格尔特别重视此点);其三是通过使哲学的传统化为己有的历史(historisch)研究(也就是习得的过程,属于教育概念)。佛教研究被认为属于第三种。雅斯贝尔斯并不以一位20世纪的哲学家的身份来审视佛陀,而更多地是去同情地理解,与佛陀进行新的交流,从而开辟了考察以往哲学家的一种新方法。“统摄”是雅斯贝尔斯哲学中的一个中心概念,他认为真实的存在只能是存在于主客体分裂之前,为了否定其与具体存在的逻辑性关联,雅斯贝尔斯特别强调其非客体性。雅斯贝尔斯将从存在者向“统摄”的过渡称作哲学的“基本操作”,人们借助于这一基本操作,可以摆脱自己那局限于某种特定知识的对存在的意识,而佛教的禅定正是这样一种哲学的基本操作。
 
 
      李雪涛教授还介绍了雅斯贝尔斯对学院哲学体系的解构。雅斯贝尔斯认为“学院哲学并非真正的哲学,尽管它声称是一门科学,但它所讨论的一些东西完全跟我们真实存在的根本问题无关”“一种真正的哲学并不存在于体系持久的认识论形态之中”。雅斯贝尔斯一直重视和平,不仅外在的和平,他同样非常看重内心的解放。雅斯贝尔斯认为佛教在这两个方面的贡献都是很突出的。雅斯贝尔斯对大乘较为推崇,他认为小乘佛教仅仅“将传统的材料延续至今而已,并没有任何新的贡献”“大乘不断地吸收外面的、新的一切因素,保持着开放,除了关切自我解脱之外,还普度众生,竭力让众生也得到解脱”。
 
      最后,李雪涛教授总结道,雅斯贝尔斯的佛教研究是基于对当代哲学问题意识的探讨而展开的,最具特点的是他将“统摄”作为前提来理解佛教。雅斯贝尔斯将佛陀归为“思想范式的创建者”,而将龙树归为“源自根源性不断进行思考的形而上学家”。佛陀跟苏格拉底、孔子和耶稣一道,使用尚未有人使用过的方法历史性地规范了人类的存在,同时也给哲学带来了无尽的影响,从而成为哲学思考之根源。
 
      李雪涛教授的讲座,开阔了大家的视野,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他者”观待的视角,立足于哲学的维度,对佛陀的教义、佛教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同时让大家对哲学的理性思考方式与佛教认知模式的异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法源寺校区师生线上同步观看。

中国北京市西城区法源寺前街9号 9 Fayuansi Qianjie,Xicheng,Beijing 100052 China
TEL:010-83520844,83517183 FAX:010-83511897
网站电话:010-83511897 邮件:zgfxycn@sina.com 京ICP备15002843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国(2022)00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