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圣凯法师应邀前来我院作佛学讲座

作者: 来源: 更新时间:2015年09月02日


圣凯法师


宗性法师主持


讲座现场


学生提问

2015年9月1日晚,清华大学副教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圣凯法师应邀在中国佛学院大礼堂,为我院全体师生作了题为《信仰与学术:解脱诠释学的方法论意义》的专题佛学讲座。全院师生到场聆听讲座。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我院常务副院长宗性法师主持讲座。

学术与信仰的统一、学术与信仰界限的掌握,法师提出自己独到地见解与大家分享。法师指出,学术研究作为一种工具,用来剖析佛教的历史与思想等领域,扩大了佛教的知识面,更突显了佛教的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信仰是私人生命的安顿。不能认为学术能解决信仰的全部问题,也不要以为信仰代替学术,要让学术体现信仰。研究者必须有心性的磨练与体认,通过内在心性的修养、生命智慧的升华、精神品格的净化,去体会佛教哲学,感悟人生的真实,这样才能得到佛法的精髄。

从研究者的佛学素养来说,“内在诠释之路”需要研究者对佛法具有虔敬的信仰,同时亦具足理性批判的精神,而不是信仰主义式的一味护教。研究者对自身的宗教经验需要一种反省的自觉与理论的总结、提升,而不是“沉沦”于感性的体验。从研究方法来说,“综合式研究方法”肯定文献、语言、历史、思想史、哲学等学术功能与地位,而且更以“解脱诠释学”去统摄这些方法,开陈出新。

佛学研究必须以生命实践与解脱的“解脱论”为最高原则,以此统括语言、文献、历史、思想史、哲学等方法;或者说,后者这些方法的运用只有在“解脱论”原则下才能获得佛学研究方法的价值意义;如果忽视了佛教的“解脱论”的最高原则与最后归宿,佛学研究则失去主线,往往变成一种缺乏灵魂的割裂式研究;佛学研究应该以“解脱论”为最高原则,以戒定慧三学发展的不同体现为佛教思想史脉络,以不同时空因缘的众生根机与方便变化为视角,则不但回应了历史意识与知识论,更是不断地回归佛陀的教化本怀——生命解脱。

总之,佛学研究不仅是一种“知识”的活动,更是一种宗教行动,从而实现了自我的生命提升与解脱,完成了自己的宗教性期待——解脱之路。

 

 

 

中国佛学院
中国北京市西城区法源寺前街9号 9 Fayuansi Qianjie,Xicheng,Beijing 100052 China
TEL:010-83520844,83517183 FAX:010-83511897
网站电话:010-83511897 邮件:zgfxycn@sina.cn 京ICP备15002843号